咨询电话: 027-88109788
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解析!
发布于 2025-03-05 12:53 阅读()
无论是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还是改变出行方式的新能源汽车,抑或是关乎人类健康福祉的创新药研发,以技术创新和研发为核心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当下。然而,在凭借专利与技术秘密等技术型知识产权构筑竞争优势的同时,技术密集型企业也常因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不当导致布局失策、机密信息泄露、商业化受阻,甚至招致侵权纠纷。因合规管理缺漏带来的风险不仅可能让企业的研发投入付诸东流,甚至可能损害企业长久积攒的商誉和估值。在技术竞争的态势下,合规管理日益从负担型的“成本项”转变为“价值守护盾”甚至“价值创造器”。
在充满变数的商业环境中,技术开发绝非盲目跟风或单纯追逐热点,掌舵前宜综合考虑行业前景、政策激励与法律限制。企业宜深入研究目标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结合自身技术储备、战略目标与政策扶持趋势,定位合适的研发方向,避免资源浪费与无效投入。此外,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变化,确保技术开发从起点即符合法律要求,为后续的商业化应用筑牢基础。
在确定好技术研发方向后,选择合适的研发人员或合作对象,做好背景调查并约定保密义务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不乏有企业选择挖角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人员,此举虽可快速增强团队研发能力,但如明知或应知该技术人员违反其与前雇主的保密协议,仍通过该技术人员获取其前雇主的商业秘密的,将可能被视为侵犯他人商业秘密。此外,鉴于民商事法律法规以尊重意思自治为原则,宜明文对拟开发的技术成果的权属做出约定,以避免后续争议。
技术挖掘是技术开发的核心环节。就挖掘思路而言,可以从用户偏好、售后问题、行业痛点等角度寻找线索,亦可将人工智能算法或模型等新兴技术融入发明创造中。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作为发明创造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技术挖掘的辅助工具。一个可能有趣的问题是人工智能辅助生成物是否具有可专利性以及谁可以作为专利申请人?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4年12月31日公布的《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1]可知,对于人工智能辅助做出的发明,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的自然人,可以署名为专利申请的发明人。
另外,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虽有前置的保密协议,但事中的场所、载体与人员管理仍必不可少。可对研发场所实施生物识别门禁与区域分级管理,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核心研发区域,并严格管控涉密载体。
技术成果产出后可根据专利、技术秘密等不同类别知识产权的法定保护特征,构建差异化保护体系。例如,若技术搭载于公开销售的产品中,容易被竞争对手通过拆解、分析等反向工程手段获取,则宜申请专利,以主动公开换取法定的专利保护期。在确定以何种方式保护知识产权之后,需建立知识产权定期维护机制,涵盖权利状态监控、专利年费维持等,确保知识产权权利的合法存续与效能延续。
为最大程度盘活无形资产价值以实现经济利益,知识产权资本化运作屡见不鲜,其包含作价出资、授权许可转让、质押融资等多重转化模式。以下图示以知识产权出资和许可为例,以做合规要点提示。
在灵活运用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应重视侵权防御。可定期对市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侵权行为,如相似产品的出现、未经授权的使用等。一旦遭遇侵权,要迅速启动应对机制,收集并固定侵权证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如被控侵权,可积极尝试不侵权抗辩、专利无效抗辩、现有技术抗辩等多角度抗辩。
在技术密集型的战场中,企业不妨以合规破局。安永[2]可协助企业搭建覆盖技术研发全生命周期的合规体系,引入知识产权风险动态评估机制,将合规要求嵌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业务流程,以系统性化解知识产权合规风险。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新闻资讯
-
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 03-05
-
「特金智能」完成数亿元B+轮融 03-05
-
年报]中科星图(688568) 03-05
-
低空经济产业规划蓝图:开启万亿 03-05
-
辽宁乐达电气:新晋高新技术企业 03-05
-
依靠AI生成的内容能够随心使用 03-04
-
沈阳联森聚智科技有限公司获高新 03-04
-
北京产权交易所:架桥梁促融合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