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门户)官方网站-NineGame

从“沉睡专利”到“产业黄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如何点石成金-九游体育官网
九游体育故事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27-8810978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从“沉睡专利”到“产业黄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如何点石成金!

发布于 2025-02-17 17:09 阅读(

  

从“沉睡专利”到“产业黄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如何点石成金(图1)

  知识产权作为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性制度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在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围绕科技创新的产业国际竞争也日益加剧。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是建立在产业创九游体育官网新发展一线,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重要工作载体,能够有效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的优势,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对接的服务功能,打造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形成产业“硬实力”。

  2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管理工作指引(暂行)》。其中要求,申报认定的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应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以及产业链之间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作价入股、投融资等方式,实现年度转化运营金额不低于500万元,或者组织实施知识产权转化项目、专利产业化项目累计数量不少于10个。

  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其本质是鼓励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它一端连着创新、一端连着市场。据WIPO研究,专利信息呈现“9864律”,即全世界每年90%以上的发明创造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其中有80%的发明成果从未出现在其他技术文献中;企业善用专利信息,可平均节约研发时间60%左右,可平均节约研发经费4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产权是攀升价值链高端的推进器,从全球现代经济及创新发展的实践看,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普遍是密集的知识产权布局,特别是专利布局。而且知识产权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发达国家,产品研发出来走向市场之前,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是基本前提。没有知识产权的支撑,产品在市场上风险极大,在国际市场上寸步难行。

  知识产权是企业、产业创新发展中的核心资产,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产权运营可以理解为以实现知识产权经济价值为直接目的、促进知识产权流通和利用的商业活动行为,包括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融资、产业化、作价入股、专利池集成运作、专利标准化等,涵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经纪以及基于特定专利运用目标的专利分析服务。简单地讲就是制度的运用、权利的经营。

  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是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服务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的,依托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为建设主体,围绕构建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集聚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整合产学研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要素,服务产业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转化、协同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功能性载体。

  自2017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从近距离服务产业的需要出发,先后指导建设了一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旨在支持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科研机构等立足产业自身特点和知识产权实际需求,积极探索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模式和路径,打造一批直接服务于产业一线的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工作支点。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已成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知识产权运营有四种模式:一是产业化,自主使用、保驾护航;二是商品化,对外转移、增加营收;三是金融化,金融赋能、实现价值;四是战略化,前瞻布局、把控未来。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水平,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价值为直接目的、促进知识产权流通和利用的商业活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实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打造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枢纽平台,建设若干聚焦产业、带动区域的运营平台,培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协调的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其中提出,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推动在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培育发展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同年,杭州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为长三角首个国家级试点。该中心聚焦物联网领域,通过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等举措,推动专利与产业深度融合。烟台市挂牌了市海洋产业、汽车装备产业、新材料、海洋生物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地理标志产业等6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要求建设一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促进专利产业化,并强调以市场化机制推动转化运用。各地都在积极相应,比如,湖北省于2023年启动6家省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覆盖光电、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2024年进一步召开推进会,强化产学研合作与专利质押融资等任务。天津市于2024年认定地理信息领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支持企业通过高价值专利培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但从目前实践来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存在市场资源过度分散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例如,在长三角地区,除上海之外,长三角区域同质化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也很多,一定程度上带来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分散的资源非常不利于资源聚集、交易撮合,导致运作效率低和交易成本高。

  在盈利模式方面,大多依赖传统的服务费、交易佣金等直接收入,需要探索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例如增加增值服务(如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而且知识产权交易的特殊性要求平台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技术和法律服务能力,以增强客户的信任感和依赖度。

  受限于缺乏金融牌照,这类中心在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创新以及前沿产业、未来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股权基金投资布局不足;在一站式投融资服务闭环建设、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对接、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运营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围绕科技创新的产业国际竞争也日益加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这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强链增效作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防控,助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为建立在产业创新发展一线,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重要工作载体,责任首当其冲,作用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的优势,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对接的服务功能,打造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形成产业“硬实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合作中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机制,强化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和风险防控,加快实现产业链创新资源共用、专利风险共担、合作利益共享,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为深入推进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202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8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对“引导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做出明确部署,并同步启动了《工作指引》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全面梳理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经验和不足,充分调研不同产业知识产权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吸纳相关部门、各地方和产业界的意见建议,制定印发了《工作指引》。

  《工作指引》明确,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应当坚持面向全产业链、服务国家大局的理念,不仅要满足建设主体自身创新需求,更要致力于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各类主体、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需要,立足自身产业地位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既要突九游体育官网出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和创新主体的公益属性,也应积极拓展市场化、高端化增值服务,主动探索具有产业特色和引领效应的运营服务新模式,加快构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圈。

  《工作指引》要求,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应当立足自身功能定位,面向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创新发展需求,承担促进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效开展专利技术转化对接、加快推进专利产业化进程、开展产业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五方面职责。包括推动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等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效率和专利布局质量;组织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聚焦专利产业化,挖掘本领域高价值专利技术;及时收集梳理产业链企业的专利技术需求以及高校院所的专利技术转化需求,组织开展专利技术筛选评价、供需对接、路演推介、交易撮合等活动;协同重点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创新平台、制造业中试平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相关资源,推动实施产业链专利产业化项目,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加快打造一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知名商标品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集聚整合产业链技术、数据、知识产权、信息、人才、资本等优质创新资源,匹配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创新发展需求,开展专利信息分析、专利导航、分析评议、价值评估、专利与标准协同、产品出口前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排查、供应链合规排查等专业化服务;探索专利开源、专利开放许可等知识产权运用新模式,丰富知识产权运用新场景,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等。

  根据《工作指引》,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一般应为行业龙头企业、科研能力突出的科研院所、重点产业集聚的国家级产业园区或者全国性行业协会等,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或者产业链中具有突出的行业影响力、服务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运营优势,能够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协同发展。申报认定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应当在积极开展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业务,积极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重点任务,积极服务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其中要求,组织建设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知识产权联盟等协同发展机制,辐射带动产业链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少于20家。

  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三年为建设周期,实施动态管理。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统一认定、业务指导、规范管理。地方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布局建设、认定管理和指导支持,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运行,争取地方政府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