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门户)官方网站-NineGame

【活力中国调研行】长三角协同创新 引领安徽奋楫争先-九游体育官网
九游体育故事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27-8810978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长三角协同创新 引领安徽奋楫争先!

发布于 2025-07-14 23:21 阅读(

  

【活力中国调研行】长三角协同创新 引领安徽奋楫争先(图1)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久前召开的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科技协同创新,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安徽积极响应,坚持科技为先,携手沪苏浙,共同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天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一起跟随记者感受在长三角协同创新引领下安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记者来到位于合肥的的科大国盾量子公司,研发带头人唐世彪正在与团队优化最新的量子计算机测控系统,此前,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应用软件技术支撑,研发进度一度受阻。

  因为现在我们随着量子计算比特的规模变大,包括精度越来越高,所以对咱们这个测控系统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测控系统的一个软硬件的设计,一些编译环境,一些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更多的其实还要有产业链上下的一个充分的合作。

  同样寻求量子计算机产业链合作的,还有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该所在量子计算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技术储备,急需应用场景。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量子密码应用创新联盟的牵线搭桥下,双方携手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攻关,于今年6月在合肥交付了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

  这里是科大国盾公司的生产车间,我身旁这台设备就是企业最新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它是由企业与长三角区域的多个科研院所联合研制,可提供超5000比特的测控服务,为我国研发更大规模、可纠错超导量子计算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量子在基础研究领域进一步地发挥合作的力量,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沿着创新的链条上,各个环节通过(沪皖)两地的合作,都能够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

  一边是企业急需新技术却找不到合作方,一边是高校、科研院所拥有新技术却缺乏应用场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长三角“三省一市”引导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了12个科技创新共同体,围绕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基地,负责人罗本进告诉记者,通过创新联合体,基地在成立短短2个月内,就促成9个科研成果在安徽转化落地。

  我们聚焦安徽“6178”现代产业重点领域,加快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对接企业的重大技术需求,我们已经与13家企业共建联创中心,一体化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长三角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在今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协同创新”被反复提及。如何更好发挥这一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记者采访时发现,眼下安徽在深化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的同时,还与沪苏浙共建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各地也放大自身优势,探索协同创新新模式。在皖北8市,通过与沪苏浙8个城市合作共建园区、设立联合研发中心,让阜阳、宿州、亳州等地,实现了从产业帮扶到创新协同升级;在皖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带动宣城、芜湖等地,实现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低空经九游app入口济等产业集群发展。记者在滁州胜华波集团采访了解到,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与长三角区域高校产学研合作,短短几年间就获得了200多项发明专利,企业生产的汽车雨刮器更是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30%。

  像我们的有个电机里边的微小电机组、换向器,特别是有些质量问题,浙江或者上海的(高校院所),第一时间他就过来,可能就是一个小时之内帮你解决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已汇聚了46441台(套)大型科学仪器,助力企业购买创新服务超过7000次。2024年,长三角区域联合攻关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34项,发布重点揭榜任务41项,并首次将未来产业纳入支持领域,区域人才流动率较五年前提升40%。当前,安徽正与江浙沪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技术创新中心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我们在共同地搭建一批合作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的合作项目,建立健全一批重大的合作机制,这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不断地展现安徽的担当和作为。

  当得知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的那一刻,宫慧茹和她的队友们激动得相拥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