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门户)官方网站-NineGame

当好企业的“全职管家”-九游体育官网
九游体育故事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27-8810978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当好企业的“全职管家”!

发布于 2025-02-19 01:58 阅读(

  

当好企业的“全职管家”(图1)

  强化创新策源、培育创新创业、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加速成长……漕河泾开发区正在探索一条高质量服务产业发展之路。

  技术产品不够成熟、启动资金短缺、对市场开发等问题不够明确、在不同阶段需要面对不同的难题……对创新创业企业而言,梦想很美满,但现往往很“骨感”。正因如此,科创载体一经出现便迅速发展为创新创业企业的“避风港”、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摇篮”以及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通过集聚创新要素来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当前,高质量孵化依然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级开发区中发展速度最快、创新要素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漕河泾开发区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不断提升科创服务能级。

  它经历了建立从创业“苗圃”到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体系的全过程,园区内国家级孵化器多年蝉联最高评级。

  它见证了《高新区·孵化器创新创业服务标准》《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标准》(以下简称《科创服务标准》)等科创服务标准的制定。

  它亲历了国家级知识产权基地建设不断升级的征程,园区研发中心数量一度位居全国各开发区之首,各类专业服务机构汇聚效应不断凸显,园区科创氛围也随着各类创新主体的集聚而不断高涨、升华。

  这十年,漕河泾开发区深耕不辍,不断厚植创新创业的沃土,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已建设成为科技梦、创业梦孵化与成长的“摇篮”。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在960万k㎡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回望过去十年,漕河泾开发区不断完善科创服务体系,致力于培育原创经济,支撑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现如今,园区的创新生态集成服务体系已形成“三大圈层”。

  其中,内核为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的科创策源体系布局——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创新,重点建设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沪港科创合作生态圈等重大科创项目,集聚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等高质量孵化器以及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学医疗芯片研究所暨医疗芯片创新转化中心等一批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涌现一批具备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特征的未来产业的优质项目,为上海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快培育产业“核爆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层为功能性科技创新专业服务——以搭建功能性服务平台为主要举措。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区组织各类资源推出大模型专项服务、集成电路检验检测、软件测评、智能制造和数智化转型等服务;面向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园区依托申康中心—漕河泾临床创新转化基地、上海百羿分子与纳米医学创新转化中心等平台,通过研发设备共享、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等方式来提供专业公共研发与转化服务,同时向相关企业提供生物医药注册指导等咨询服务。总之,通过科创平台的多点发力,漕河泾开发区正持续推动硬科技企业培育和打造未来产业发展新范式。

  外层为创新生态共性服务——在向园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服务、生态活动空间及创新社区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园区以构建多元开放的创新生态为目标,在人工智能创新方面围绕模速空间、上海昇思生态创新中心、校友中心构建了一系列融合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生态圈,开辟了一批创新场景,同时还形成了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Biotech创新网络,从而塑造科技发展新动能,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

  通过“三大圈层”的协同创新,漕河泾开发区正在推动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不断转型升级。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从服务企业需求到引领范式创新,漕河泾开发区已然形成园区与企业发展合作共生格局;基于很多园区企业既是服务对象,又是服务主体这一现象,漕河泾开发区积极推动多元主体协同与园区服务业态市场化更新,同时优化多元主体合作共享机制,推动资金链、人才链对产业创新形成更好支撑,逐步深化“四链”融合的市场化开放创新生态;立足创新实践和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服务升级,漕河泾开发区打造了开放的服务体系和科创文化,并在充分运用园区科技力量着力打造园区GPT、算力平台、语料供给平台等大模型垂直领域专业化平台的基础上,探索空间计算、智慧出行、绿色低碳和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从而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为了更好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汇聚业内优秀人才,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漕河泾开发区积极筹办多样化的科创活动,构建“热带雨林式”漕河泾开发区科创生态。在前沿技术大讲堂系列活动中,我们可以领略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知名高校校长的风采;在首届全国颠覆性创新大赛、“中知路”长三角高价值专利运营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科创赛事中,我们可以触达高质量科创项目;在S创·上海2024科技创新大会等国际活动中,我们可以了解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拓宽海外朋友圈……数据显示,仅2024年一年漕河泾开发区就举办了287场科创活动,为大模型、元宇宙、web3.0、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拓宽了融资渠道,也对科创服务触达、品牌建设、科创生态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这十年,漕河泾开发区通过不断完善科创服务,践行国家使命和责任担当,为创新创业打造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接力式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卡脖子”领域培育出一批硬科技企业,为区域产业功能、创新功能以及营商环境的升级集聚了更多力量,也为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服务竞争力做出了新的贡献。

  累计培育科技企业1 800多家,成功率超过91%,加速器累计培育101家企业,其中上市挂牌企业29家、科技“小巨人”(培育)4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31家……漕河泾开发区通过不断完善科创服务体系、赋能科创产业发展,获得了一个个耀眼的成绩,并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递上了一张产业“答卷”。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漕河泾开发区坚守培育企业目标采取的积极畅通国际、国内资源循环,持续推动区域产业发展;链接与科技企业成长息息相关的知识产权体系与产业,不断升级投融资渠道等服务、扩大完善孵化生态圈、扩容科创领域“朋友圈”等有力举措。

  科技金融是漕河泾开发区的特色服务之一。无担保、无抵押、提供6个月以内贷款,申请对象注册资金低于1 000万元……这些与传统商业贷款规则完全不同的服务要求,正是漕河泾开发区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确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平台的核心宗旨。自2009年3月至2024年底,受五轮平台联合运行的影响,1 269家(次)企业获得放贷款58.64亿元,疏通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痛点。张通社Link数据库显示,自2021年以来,漕河泾开发区共发生361起融资,已披露融资金额达323.73亿元,涉及企业245家。这些“金融活水”无疑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对漕河泾开发区来说,融资平台长达十余年的创新运营在成就小微企业的同时,也成就了园区新一轮的创业发展。在“免担保费”“未盈利也可以贷款”的赞叹声中,漕河泾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逐渐成为众多企业、媒体以及业界人士津津乐道的融资服务亮点。

  谈及漕河泾开发区的科技金融服务,深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上海近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近屿智能)创始人方小雷表示,近屿智能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漕河泾开发区一路的保驾护航,在近屿智能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漕河泾开发区及时提供了担保贷款,解除了近屿智能的“燃眉之急”。

  此外,漕河泾开发区还积极为上市企业培育打造新优势。自2009年起,漕河泾开发区联手徐汇区人民政府打造上市服务办公室,为拟上市企业“指点迷津”。202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徐汇区人民政府和漕河泾开发区三方共建成立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徐汇漕河泾开发区基地(以下简称上交所服务基地)。该基地以服务为核心,通过完善资本市场服务机制,广泛开展上市培育、专业培训、联合研究等工作。2022年,作为漕河泾开发区重点培育企业的星环科技在科创板上市。星环科技CMO(首席营销官)谭彬表示,在上市过程中,企业会遇到多种困难,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上市材料的准备等。

  “针对这些困难,漕河泾开发区通过成立上交所服务基地,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了政策解读与指导、专业培训与支持、资源对接与协调、上市材料准备与审核等诸多宝贵的帮助。得益于上交所服务基地的帮助,我们能够更加顺利地应对上市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并加快上市步伐。”谭彬补充道。

  同时,漕河泾开发区还走出了“科创服务+认股权”的创新路径。该路径强调通过统一园区创新服务价值与市场认可的企业的长期发展价值,更好促进全周期孵化服务、全链条政策服务、知识产权与金融孪生服务等特色专业服务赋能科技型企业高速发展,进一步提高“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园区科技金融创新机制的灵活性。

  在推广实施阶段,园区一方面积极与意向企业沟通认股权事宜,并成功与3家企业推进了“科创服务+认股权”协议签订。另一方面,园区以“银行信贷+认股权”服务为抓手,联合农商银行、大连银行开展企业认股权服务11家次,并以园区同企业签署认股权服务协议;通过银行信贷服务换取企业认股权、创新企业服务模式等方式,使“园区-银行-企业”三方在此项服务中分享收益。

  截至2024年11月,漕河泾开发区已与2家孵化器优秀毕业企业——上海赛图计算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形拓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认股权协议,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完成了登记托管。另有1家企业认股权流程正在推进中。落笔科技金融“大文章”,释放前沿技术新动能。未来,漕河泾开发区将进一步放大科技金融的倍增效应,探索更加市场化及以多方互利共赢和风险共担为基础的创新合作模式,用好“金融活水九游app入口”、浇出“科技繁花”。

  除科技金融外,知识产权同样是漕河泾开发区服务体系中另一张闪亮的名片。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特色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十多年来,漕河泾开发区始终坚持把知识产权作为发展原创经济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坚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维护知识产权为核心工作打造漕河泾科技服务示范区。其间,园区不断引入各方资源,以“四中心+两协会+205家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作为专业支撑。其中,“四中心”即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市商标审查中心、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两协会”即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上海市商标品牌协会。目前,园区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产权公共和专业服务链条,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占全市比例的50%。

  在搭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过程中,漕河泾开发区经历多次创新,走出了以下三个关键步骤:首先,积极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园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需求+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化运作”理念,着力打造漕河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同时,园区不断引导区内服务机构从代理服务业逐步向诉讼、咨询、信息、运营等高端服务领域转型,提升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法律等“一站式”服务的效能。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国家—市—区”三级政府项目和以重大功能型平台、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四方面为主的园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从而为园区科创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其次,绘制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需求服务图谱。园区通过调查研究,梳理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及管理与风险防范需求,绘制出企业知识产权总需求服务图谱,并将其作为园区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商结构、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的依据。这张图谱共涵盖知识产权注册与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和争议解决、知识产权战略与咨询、知识产权运营和转移转化以及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等5大类、30小类相关内容。

  最后,全面打造“知识产权+N”服务体系。园区在不断创新“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同时,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招商维商”等“知识产权+N”服务体系。其间,园区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等培育和认定,以及市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等相关工作,引导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与市级知识产权功能型服务平台、各类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联动。

  乘着知识产权的东风,不少企业得以进一步踏浪前行: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康纶纤维获得发明专利,并被用于生产绿盾PM2.5口罩,这款产品在市场上大获好评;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专利技术应用于埃博拉病毒测定试剂,实现了对疑似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快速诊断,并远销尼日利亚、几内亚、喀麦隆、肯尼亚、美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服务的推动下,漕河泾开发区的不少企业实现了专利转化和加速发展。

  对此,箱箱共用政府事务总监孙珺谈道:“通过精准匹配与对接,我们享受了许多科创服务。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获得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且收获了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专利优秀奖、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上海市高价值专业承担单位等诸多资质荣誉。”

  Cyan青心意创首席执行官牛腾昦表示,在漕河泾开发区的助力之下,目前公司已经成功申请了超过十项专利。其间,园区不仅提供了知识产权申请方面的指导,还提供了配套九游app入口优惠,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知识产权培训,为企业提前布局和申请专利提供了专业帮助。除此之外,漕河泾开发区还会提供科技政策、人才落户、融资指导、办公场地租金优惠等全方位支持,这也是Cyan青心意创选择入驻漕河泾开发区的原因之一。

  据悉,漕河泾开发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信贷服务产品,先后创造了全市商标保险首单、全市商标质押融资首单、徐汇区商标与专利混合质押融资首单、徐汇区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首单等纪录。自2022年以来,园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企业超过130家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近25亿元,实际贷款额超3亿元。2024年11月,园区联合徐汇区人民政府成功发行上海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该项目储架规模达5亿元,发行规模达5 900万元,产品涵盖专利、商标和软件著作权等目前所有可用于融资的知识产权类型,涉及发明专利7件、商标13件、软件著作权2件,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共计4 390万元。近期,园区正在联合信托公司、律所推进知识产权信托创新服务。

  正如牛腾昦所提到的,漕河泾开发区致力于为园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诉求,实现从科技政策、数字转型到创业孵化、人才服务的全领域覆盖。通过搭建全方位创新服务链条,漕河泾开发区正逐渐发展成一个汇集多元智慧、激发创新灵感的高地。而作为科创服务的受益者,不少中小微企业感触颇深。

  上海织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吕莉蕴谈道:“在入驻漕河泾开发区后,我感受到这里整体的科技创新氛围很浓厚,周边科技人才密度很高。同时,园区还提供给我们房租减免、资金扶持、政策申请等一系列优惠与服务,对我们助力很大。”

  上海瀚巍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副总裁李学初表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漕河泾开发区也给予了他们许多帮助,包括申请创新资金、申请专利等跨领域专业服务。未来,他们希望能够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扎扎实实地把企业做下去。

  强化创新策源、培育创新创业、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企业加速成长……回首漕河泾开发区在科创服务道路上留下的每一个足迹,都是其成为科技企业培育的“全职管家”、科技创新服务的“实践先锋”最好的证明。现如今,漕河泾开发区正在探索一条专属的发展道路——为孵化载体发挥溢出效应、提升服务能级探索更加高效的方式与路径,打造独一无二的“漕河泾科创服务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