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门户)官方网站-NineGame

“数”说2024知识产权及专利市场趋势:推动知识产权的交易与融资-九游体育官网
九游体育故事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027-8810978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数”说2024知识产权及专利市场趋势:推动知识产权的交易与融资!

发布于 2025-02-01 10:59 阅读(

  

“数”说2024知识产权及专利市场趋势:推动知识产权的交易与融资(图1)

  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情况。2024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2024年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专利复审和无效结案6.7万件。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结案准确率提升至95.2%。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5万件。我国申请人通过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4868项,同比增长29.5%,跃居全球第一。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的规划预期目标。

  2024年全年注册商标478.1万件,同比增长9.1%。审结各类商标评审案件38.3万件、异议案件10.3万件。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异议评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进一步压缩,商标各项业务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全年收到中国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7039件,同比增长13.6%。

  2024年全年认定地理标志产品36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125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8680家。

  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402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启动第二批15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新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6家、快速维权中心7家,总数达124家,备案创新主体超19.3万家。新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33家,总数达80家。

  全系统全年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7.2万件,指导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受理调解案件近14万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36分,再创新高。

  2024年全年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61.3万次,同比增长29.9%。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7.6万次,同比增长39.1%。

  2024年1—11月,全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到3564.1亿元,同比增长6.6%。2023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6.87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13.04%,提前完成知识产权“十四五”的规划目标。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有效商标注册量同比分别增长16.3%和8.1%。其中国内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7.8万件,同比增长18.8%,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134.9万件,同比增长15.7%。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49.7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6.9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50.6万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3.7%。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连续5年保持稳步增长,调查显示,2024年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九游体育官网创新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4年,我国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均稳居世界前列。其中我国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较上年稳中有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我国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有13万件同时在海外获得授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一倍,涉及1.6万家创新主体,较“十三五”末增长6700余家,国内更多创新主体更加注重借助知识产权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中国的专利市场正迎来新的机遇。2025年,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市场化,探索基于专利的资产化路径,激活企业融资新途径。专利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保护工具,而是成为企业资本运作的重要资产。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专利交易的不断升温,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专利交易额已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而预计到2025年,专利技术交易总额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政府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专利逐渐从技术创新的“保护工具”转变为可交易、可融资的“资产”,这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途径。

  企业在进行专利技术交易时,既可以选择出售专利,也可以通过技术授权、许可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例如,华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布局专利池,并通过专利授权获得巨额收入。华为的专利授权业务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直接的现金流,还增强了其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和技术壁垒。此外,专利还可以通过专利质押的方式,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专利质押贷款是一种典型的知识产权融资方式。企业将其专利作为担保,向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既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又能够解决资金需求。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银行对知识产权抵押物的认可,使得专利质押融资成为一种日益普及的融资工具。

  专利作为无形资产,其独特的技术价值和市场潜力使其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专利质押融资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而不需要企业出售核心技术或削弱其自主权。例如,在中国的“专利质押贷款示范区”——浙江省,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以专利为抵押,获得了大量的贷款。2019年,浙江省内的专利质押贷款总额突破了百亿元人民币,推动了无数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此类融资模式不仅限于传统的制造业,也逐渐扩展至互联网、人工智能、医药生物等创新型行业。尤其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专利质押融资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为它们提供了快速融资的渠道。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专利证券化也逐渐成为热点。专利证券化是指将一定数量的专利组合打包,发行证券化产品,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这样一来,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及时的融资,还能通过证券化产品的交易,为专利组合的市场价值赋能。这种模式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专利证券化也有望成为未来的重要融资方式。

  专利作为无形资产,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本身,更在于市场化运作中的商业价值。企业如何有效提升专利的商业价值,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在专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企业应当从战略层面构建专利组合,避免单一专利的“孤立无援”现象。强大的专利组合不仅能够为企业在技术壁垒、市场竞争中提供保障,还能为专利交易和融资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中兴通讯为例,公司通过不断扩大专利组合,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利布局,在全球市场中获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专利组合的多样性和深度,使得中兴通讯能够通过专利授权、技术许可等方式持续获利。

  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与技术方向,选择最适合的专利授权模式。例如,企业可以选择独占许可、非独占许可或跨许可等方式进行专利授权。独占许可能够提供更高的授权费用,而非独占许可则更适合于技术的快速传播与市场扩展。企业在进行专利授权时,需考虑技术的生命周期、市场需求以及潜在的合作伙伴,以最大化专利的商业价值。

  除了加强专利组合的建设,企业还需重视专利的运营管理。专利管理不仅仅是“申请”和“维护”专利,还包括专利的市场调研、技术评估、竞争对手分析等多个方面。企业需要将专利作为“战略性资产”进行管理,并与市场需求、研发计划、技术发展趋势等结合起来,确保专利在市场中的活跃度与竞争力。例如,腾讯通过大力推动其“专利云”平台,整合和管理其庞大的专利组合,不仅提高了专利运营效率,还增强了与外部企业的合作机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腾讯通过专利保护和技术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全球知识产权市场的日益紧密,企业应积极调整专利战略,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的布局。中国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市场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专利的布局与保护。特别是对于一些跨国运营的企业,国际专利布局成为其拓展海外市场、避免侵权风险、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必备工具。

  随着专利市场的不断发展,专利交易和技术许可成为企业获取资金和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应积极参与专利交易,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最大化专利的市场价值。中国专利市场的转型与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融资机会。通过专利的资产化、市场化,企业不仅可以利用专利作为资本工具获得融资,还能通过加强专利组合建设、提升专利商业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未来,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专利的创新性、市场化与战略性管理,确保其专利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自身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